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14世界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星期日。那么你知道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以及活动是什么吗?世界艾滋病日近几年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世界艾滋病日吧。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稠带标志的意义:红稠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历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2008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2009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
[2010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正视艾滋,重视权益,点亮反歧视之光”(Keep the light on HⅣ and human rights)。
[2011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
[2012年]
与2011年相同,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中国确定的副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
[2013年]
[2014年]
与2012年相同,,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以及活动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切实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12月1日前后开展系列宣传活动。2014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艾滋病传播途径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性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就是说,只要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制品,就不必战战兢兢地生活,恐惧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