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国外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九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在公交车上为老幼病残让座;文明是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下说一声“谢谢”;文明是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甚至不会乱讲脏话......文明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
如果每捡一次垃圾,就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开阔一片土地;如果每一个人都谦让有礼,那么大家都会和谐共处,也就不会引来战争。如果每一个人都很爱护环境,那么许多动植物都不会濒临灭绝。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文明,那么环境将保持清洁,空气将更加清新。
反观我们学校,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操场上随风飘扬的纸片,灌木丛中的烟头,商店门口随处可见的食品包装袋。许多同学对其视而不见。走廊打闹,打水拥挤,食堂插队,甚至因一点小事发生了打架事件。课间疯打追逐,脏话脱口而出,丝毫没有注意到那些趁课间休息,温习功课的人。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难道我们不内疚,不惭愧,不汗颜,不自责吗?这里可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如果我们自己的家,我们都不爱护、保护,我们怎么能在这里学习呢?怎么能在这里更好的做人呢?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学会尊重。上课时不做小动作;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打断话题;与同学或朋友交往时以诚相待。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学会宽容。在公共场所别人不小心撞你一下,不要与他斤斤计较,你要学会理解他人;与同学之间,不是拳打脚踢,而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关爱与帮助。
要想成为文明的人,就必须有文明的行为。为老人让座,不破坏绿化,不随地吐痰等等。不文明行为既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与现在文明的要义相去甚远。
说到这,你是否已经开始睹下决心,要向你遇到的下一个同学问好呢?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你的心中已经有了文明的火花,一会你要走进教室开始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当班长喊口号起立时,你是否会心怀尊敬的站起来道一声老师好呢?当一节课匆匆过去,你是否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传授给你知识的老师说一声再见呢?你也许做了,但你懒散的样子会让老师感到伤心,而真诚的问好与再见才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你是否该反思一下,你是否做到了呢?
摒弃陋习,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是全民大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社会工程,有很多顽固堡垒需要攻克。此非朝夕可得之事,却需朝夕之坚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当下开始做起,认真遵守公共道德,弘扬社会的正能量,看见不文明行为要上前制止,凝聚多方力量,强化公共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让文明之花开遍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记住:文明在我心,文明从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