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却捧着一颗赤诚的心

没有手,却捧着一颗赤诚的心

致远中学 李晓刚

“捧着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后人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评价。“陶行知一生,正值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他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忧,为中华民族谋取解放,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和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教育,为整个民族的利益来造就人才三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他的爱国情操、革命斗志和创业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电影《无手老师》当中的马复兴老师在偏远的农村扎根小学教育,尽管马老师没有行知那样深厚的理论涵养,没有那么宏大的理想,但是他的事迹是在陶行知去世近四十年后其精神的写照,是跨越时空与行知先生的一次精神会晤。

同行知先生一样,马复兴老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同样有一个慈爱坚强的母亲,所不同的是,行知上的是教会学校,后来到美国留学,拜美国实用主义家杜威的师,学成归国,献身于中国的农村教育。虽然马老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在偏远的青海省一个贫困的山区,由于正值灾荒年,母亲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外出找食物时将无人看管的年幼的马复兴留在家里,结果不幸的马复兴掉进火堆里,被活生生地烧掉两只手,这不仅是他不幸童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人生奇迹的前奏。尽管大半辈子并没有走出贫瘠的土地,命运似乎也不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献身于家乡的基础教育。

困苦和残疾并没有击倒童年的马复兴,反而铸就了他的坚韧和倔强,小小的年纪为了不输于童年的玩伴,激愤地用脚趾夹着树枝在家门前的地上练习写字,但是面对被剥夺上大学的人生困境时,马复兴竟选择在荒芜的山岗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很幸运,被细心的老师和妈妈从死神手里又一次抢了回来,可见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更幸运的是村支书的惜才为他赢得了一个人生转机 ——乡村代课教师。

他的信念单纯而坚强:不能辜负这个机会。从此“没有自己,只有朋友;没有家庭,只有社会;平凡、朴素、切实、直诚、刻苦、兼爱,佛陀的慈悲。而也就是“圣者不私”。为了自己朋友的孩子重返课堂,不惜与发小在黄土地上撕打,尽管没有双手,完了还承诺帮孩子交一半的学费;为了劝回辍学的学生,他在砖厂黑心老板面前凛然相陈,救赎了一课稚嫩的心灵,而且忍受砖厂厂长刁蛮的凌辱,用嘴将老板故意撒在地上的一枚枚学生应得的工钱吮吸起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学生买作业本和书包;看到学生没有鞋子穿时,他就在供销社里赊账给学生买,然后让自己的妻子去还钱。为了给学生上好课,他用残疾的双臂夹着粉笔刻苦地练习,哪怕残疾的双臂鲜血淋淋,也坚持不懈,还乐观地安慰心疼的妈妈。他与陈旧落后的观念作斗争,秉持一个朴素的观念,人要有文化,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为此他到山上找回为舅舅采药的女孩。虽然差一点失去生命,但是从昏迷中看到身边的学生他却高兴的笑了。电影没有过多的艺术渲染,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就像一股山中的溪流清澈而甘甜,沁人心脾,滋养心灵。

他诲人不倦。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到深夜,母亲看着没有双手的儿子只有关爱和怜惜。

他敏而好学。不仅授业解惑,而且善于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他学而不厌。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虚心的远足到别的学校听课,不仅收获了业务,而且还收获了爱情。

他待生如子。为了使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回来的学生不再受家庭贫困的影响再度失学,他让这个学生吃住在自己家里,如同自己的孩子,给予精心的呵护,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师生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鲁迅说的孺子牛,勤勉而不虚浮;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们赞美行知先生的那种骆驼精神,坚韧而百折不挠。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过去许多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旧貌换新颜。但是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大量出现,教育也在所谓的产业化思想冲击下一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累;教育部门管的累;家长择校累。在这样的困境中,作为教师个人来说,教书育人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论语 子路》篇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尤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的前进道路上,在国民的真诚、质朴,善良的品质养成上,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阵地,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也不可替代。“少年强则,中国强”。马复兴老师是千千万万个教师的优秀代表,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践行者。马复兴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对于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有极强的教育和启迪,它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石,成为中国美好未来的一道靓丽的底色。

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当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无手老师马复兴就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更是有益于教育的人。

 

 

二〇一七年五月三日

 

 

 

 

 

注释 参考书籍《纪念陶行知》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