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第28个教师节暨全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0日上午,全国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在南湖宾馆水上礼堂举行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全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省、市领导范锐平、别必雄、岳兴平、谢豪斌、丁亚琳、王万清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市四大家领导向全市广大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做重要讲话。表彰大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主持。

    上午9点30分,表彰大会在激扬、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副市长丁亚琳宣读了《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的通报》,通报了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随后,在欢快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中,模范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上台领奖。紧接着,模范教师代表老河口市酂阳办事处童营小学方芳、襄州区张湾一中郭丽华在大会上做热情洋溢的发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力地服务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面完成、成果不断巩固提高,教育公平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体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这些显著成绩凝结着全市广大教师和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大家的荣光和骄傲。广大教师不仅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可亲、最可敬的人,更是全市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

    范书记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教育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百年树人”,百年工程要有百年大计,我们必须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入研究教育与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教育与城市规模扩大和布局调整相适应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体系完善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以规划引领和指导发展的意识,结合“四个襄阳”战略规划,抓紧编制地方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完善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集全社会之力推动教育发展规划化、路径化、项目化。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三个优先”、“三个倾斜”要求,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领导力量向教育倾斜、领导精力向教育倾斜、有限财力向教育倾斜。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让优秀教师流动到薄弱学校、流动到农村;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健全覆盖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实现一体化均衡发展。城市教育资源也要优先配置于薄弱学校,要特别关注、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贯彻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两为主”政策,让孩子们共享一片蓝天,同沐一缕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范书记指出,要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荀子也曾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襄阳历来有尊文崇贤之风,向来是尊师重教之地。我们必须把这一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的各项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一要强化师德师范。广大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自觉践行使命,坚持以德立身,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用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成为品德高尚的合格教师,成为受全社会尊敬的人。二要提升专业素养。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必须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以先贤大师为榜样,学习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把专业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培育具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突出人文关怀。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特别是在留守儿童现象较为普遍的当下,教师们的爱和关怀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太阳,多一点人文关怀,就会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份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鸿忠书记提出的“教者从优”的要求,确保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从优,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从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特别是要积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贡献突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在全社会倡导并建立尊重教师、关爱教师、服务教师的良好环境。

    范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首先要强化城市功能支撑和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支撑作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迫切需要高素质、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既要大规模的引进人才,更要大规模的培养人才,必须推动教育发展率先跨越。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不断扩大襄阳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努力把襄阳打造成为教育理念先进科学、各类教育资源充足度高、教育资源优良率高、教育教学质量高、各级各类师资队伍优良、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区域性教育中心。要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襄阳教育品牌。要突破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为我所用,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把教育优先发展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范书记提出的“三个优先”和“三个倾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抓紧、抓实、抓好。要加快推进市政府“十件实事”教育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年初签订的“十件实事”责任书,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加快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切实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要求,确保在12月15日之前全部完成“十件实事”教育目标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在完善教育体系,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均衡发展,推动特色发展,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要关心教师,改善待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多为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以尊师重教的切实行动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市教育局局(室)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在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和市直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及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