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活在学生的心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炎热的夏天还没有结束,而我们新的学期就要在火热的天气中开始了。也许这会是个好兆头吧,新的学期就该步入高三了,我们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是也会和这夏天一般,如此的热情呢?

说起语文,我总是想起自己曾经的语文教师,那是个年纪颇大的老人。我记不清他的身材长相了,可是他给我们上课的过程却总是让我回想起;我不记得课文到底分了几段,课文结构到底有什么特点,可是那一篇篇文章就那么生动地活在我的脑海里了;我记不清他说过的任何一句具体的话,可是他的声音腔调就和那些文章一起印在我的心里。很多年过去了,我却一直记得这位在印象中不怎么清晰的人。我想,他应该算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语文教师,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能让语文活在学生心中的人。

怎么样才能让语文活在学生心中呢?

自己教语文也有不算短的时间了,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本来很喜欢语文的,就是因为某某老师,我都不想上语文课了”,如果因为一位老师的缘故,而使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那真是莫大的罪过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唯一要做的,最应当做好的大概就是维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可是,这些话说起来那么容易,做起来却都是些很琐碎的事,倘若缺了点耐心、细心和爱心,那真是并不那么容易的。

首先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广博,如大海,如宇宙,如时空,唯其博大,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而语文,也确实广博,因为语文不仅在课本上,语文就在生活之中。记得前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语文老师一定要比别人做一个更敏感的人,知识上不够渊博,可以借助工具去弥补,至少在这个网络已经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一点比较好办到,可是生活中的语文就必须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了。

语文要教的并不只是课本,生活中的语文更重要。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建筑工地上雨燕在新挖开的地基上筑巢,结果一开工,一片惨状,自己看了这个新闻很有感触,就把它讲给学生听,学生讨论纷纷,还把我们在课文中学的不少知识与新闻联系起来,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自然兴趣十足,而他们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在进行着锻炼。所以我常把自己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整理出来和学生们分享,并鼓励学生经常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新闻。当我们的学生能把新闻联系回课本上的知识时,这真的是很让人欣慰的事情。

我自己还比较喜欢看小说,看动漫,有时候就把自己喜爱的片段拿出来和学生们分享讨论。我记得跟学生讲一个动漫人物,绯村剑心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讨论他在日本明治维新时的杀人和和平之后的绝不杀人,认为他的做法和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中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一致的,于是我们就“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了一个专题进行分析,大家还写出了不少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也和学生们一起感到非常的快乐,这样的语文是我们都很有兴趣。

有时候,走在上下班的途中,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感触,我也爱拿过来和学生们分享。记得路旁玉兰花开的时候,看到树上灿烂的花朵和树下一地的落花,我就忍不住讲给学生听,结果就成了他们的一次作文材料。还有次看到随意闯过红灯的路人,就拿他们过来和学生一起与那些用生命挑战极限的蹦极、跳伞的人进行比较,又成了咱们的一次话题作文。而让学生练习今年的高考作文时,我又把延参法师写的一篇文章拿过来与学生们一起阅读。

就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不自觉地就懂得语文就在生活中,做一个对生活有兴趣的人,就同时是一个对语文有兴趣的人。作为老师更敏感一点,教学中就能常常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大多数的课文都能引导学生去想想生活中的某些相关现象,让语文成为学生兴趣盎然的科目。

光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对教语文的老师感兴趣,这个感兴趣并不是要是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英雄,或者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仰慕,让学生敬佩的人,要做到这些,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能做到的,只是把自己藏在语文的背后,做一个时常去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未曾注意到的语文现象的人而已。我常在学生面前说“哎呀,我不知道”这句话,说这句话时,我并不觉得做为一个语文老师很丢脸,语文那么广博,要让我全都知道这当然不可能,所以我从不故作渊博。但是,我会和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们觉得更加亲切。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耍点手段,故意说“我不知道”,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去思考和探索。自己常爱翻字典的老师,他的学生才会常去用工具书,所以有时候明明自己知道,还是和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才更让学生感兴趣吧。

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我想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复习,一起在枯燥的应试复习中寻找语文的乐趣和生活的乐趣。当他们离开了高中之后,希望我所教过的语文,还能活在他们的心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