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伦敦奥运会让我们再次接受了精神的洗礼:我们犹记得,在各项赛事的团体赛中,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健儿们如何携手一气,奋力搏杀;我们犹记得,当冠亚季前三名比赛选手荣耀地站在领奖台上时,有一位英国老太太没有忘记被落下的第四名,自制殿军奖牌以作激励;我们犹记得,俄罗斯网球女单选手莎拉波娃失败后非常大度的给全场球迷送上了甜蜜香吻,回馈支持。
伦敦人用那场独特的开幕式向世界进行了营销表演,而我们在他们的演绎中看到了真实的英国文化。
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的简朴,我们感受到了英国人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追寻。
开幕式上没有什么太为华丽的舞蹈,也没有过于绚丽的烟火,有的却是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白色石头搭建的农舍、褐色茅草堆成的屋顶、绿色的灌木草坪、野餐的家庭、耕作的农民、绵羊、奶牛、山羊……奥斯卡最佳导演丹尼·博伊尔把奥林匹克体育场装扮成如诗如画的英国田园乡村,向世人展示了英国人对于乡村色彩和田园牧歌的追寻与迷恋。
在英国人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遍布各地。走在英国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招摇的现代建筑,几百年前的古堡或教堂几度维修后,仍能看到旧时的模样。路旁独门独栋的别墅样式十分古老,门前花园里鲜花常开不败,空气里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
乡村,已成为英国人的灵魂和血脉。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所有的高贵和永恒。在天空灰暗、阳光浅淡、空气中夹杂着汽油和沙尘异味、生活压力“山大”的今天,谁会不向往天空湛蓝、阳光轻柔、夹杂着泥土和花蕾芳香、安逸闲适的田园生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乡村情结道出的又岂止是一国人的心声?
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的幽默,我们感觉到了英国人的一种温雅的生活态度。
在开幕式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镜头:看似优雅的交响乐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一只手敲钢琴,一只手玩手机的身影——憨豆先生!憨豆先生放回手机,却忽然要打喷嚏,以手捂鼻,令人捧腹。之后,由于要卫生纸擦鼻子,憨豆先生竟做出了更搞笑的举动——一手用雨伞敲钢琴,另一手拿纸巾,擦完鼻子后又不慌不乱扔到了紧邻的钢琴上,音乐结束,憨豆先生不但没有收尾,反而一直在敲琴。突然醒悟的憨豆先生赶紧匆忙收尾,但紧张的他却又放了一个屁。趣味十足、萌态百出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无不捧腹大笑,展示了英国独特的幽默因子。
这种幽默在英国无处不在。走在英国的学院里,遇到园丁,开一个关于天气的玩笑,遇到老师,开一个关于学习的玩笑,遇到同学,互相挖苦一下彼此坐图书馆的廖廖可数的时间。于是短短的一段路,可以走得满是爽朗的笑。这笑,是成年人的笑,呼吸顺畅的笑,灵魂中醍醐灌顶的笑,是西装革履的调侃,一本正经的幽默,以及端着架子的笑。英国人的笑,让人看见一个民族幽默的本质与灵魂。其中含有深刻的自嘲精神和一个善于自我批判的勇气。正因为能够从人本身找到笑料,正因为能够从笑自己做起,英国人很少把怒气迁就到他人。当以温雅的方式表现,当逗笑充满了智慧的哲理,当幽默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民族也就真正可以称之为智慧的民族了。
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的开放,我们感觉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的奥运精神。
平素不苟言笑威严的女王也参与了友情演出;护旗手没有选用本国运动员;夹道欢迎火炬入场的是“伦敦碗”的建筑工人们;引导员姑娘们身穿的衣服上面印的头像是开幕式击鼓表演群众演员的照片;参与演出的表演人员并非舞技高超的专业舞者,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
这就是全民奥运---全民参与,全民娱乐,人人平等;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强国还是弱国,无论你有怎样的信仰,奥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们参与,我们交流,我们竞赛,我们快乐。体育无国界,和谐地球村。
没有北京奥运会雍容华丽的开场,也没有水立方鸟巢的精致宏伟的场地,但我们还是通过开幕式看到了一个独特的伦敦,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英国。
主持人:常铖
演讲人:李清心
演讲稿:陈媛慧
指导老师:段丽莉
升旗手:范雯昊 燕小康 何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