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6)班的王慧茹,今天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演讲。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文明大国,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落落大方,明礼诚信,谦恭礼让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古人对文明的重视程度。
可如今呢?每日行走于校园之中,教室里垃圾随处可见;不文明的话语、不标准的普通话处处入耳;有些同学走路时推推搡搡,追逐疯打;在食堂中插队占座,甚至还有些同学故意损害学校的公共财物……存在于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如此之多,让我们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难道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美德与文明都被我们抛诸脑后了吗?
文明是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灵;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文明是一条路,通向成功的山巅。文明也是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便可得以体现。
有一次列宁同志在下楼的时候,在狭窄的过道上遇见了一个端着一盆水的女工正准备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说:“不用这样,你端着东西,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等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正是文明的良好体现么?而且,正如我们所知,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公共文明,小,则会影响个人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声誉。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将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与文明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与否,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环境就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实文明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有诸多体现。当你看见老师,你能上前问好吗?当你听见上课铃响,你能及时进教室吗?当你在课间,你能为下节课作好准备吗?在老师讲课时,你能认真听讲吗?在同学们自习时,你能遵守课堂纪律吗?当老师提问时,你能积极思考发言吗,那么我们便做到了课堂文明,这样,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秩序会更好,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的学习就会更轻松。课外的文明也不可或缺,当你看见地面飞舞的纸片,你能弯腰捡起吗?当你发现废旧无用的垃圾,你能投入垃圾桶吗?当你看到别人有不文明的行为,你能立刻上前制止吗?当你准备骂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骂走了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当你打架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打走了自己的善良和人格?当你吐痰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吐走了自己的气质和风度?我记得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这样说的:“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吧。用心规范一句话,升华的是自己的心灵;顺手捡起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将校园当成我们第二个家一样的爱护。我相信,经过我们致远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文明,宁静,有序,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屠文荟
演讲人:王慧茹
指导老师:刘婧
升旗手:程德明、吴娅男、江歆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