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历练。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到以后读大学乃至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我们在书海中遨游,甘苦相融,海的颜色,需自己赏识。海的味道,需自己品味。海的深浅,需自己探索。如果我们每天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去扩展阅读,世界将单调乏味,那片海会化为一片死海,我们只能飘在表面,永远沉不下去。所以我们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们即使学再多的书本知识,在面临种种境况时还是会有困惑。如果我们不自己去亲历去体会,就慢慢会迷失方向,就无法“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现在的我们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我们在假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自然,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同学们记住了吗,既要读了万卷书,也要走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