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襄阳市“课内比教学”市级比武活动方案》的通知
襄教文[2012]25号
 
 
各县(市)区教育(教体)局,市直中小学:
现将《襄阳市“课内比教学”市级比武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校根据《方案》安排,认真做好市级教学比武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襄阳市“课内比教学” 市级比武活动方案
 
根据《襄阳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襄教文[2011]128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2012年3~4月开展市级教学比武活动。 为确保市级教学比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竞赛学科及参赛名额
(一)竞赛学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7门学科。
小学9科: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初中13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高中15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
(二)各学科参赛名额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襄州区、枣阳市、樊城区各4名,高新区2名,其他县(市、区)各3名;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六科:各县(市、区)2名,市直学校各学科每校1名。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襄州区、枣阳市、樊城区各4名,高新区2名,其他县(市、区)各3名;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十科:各县(市、区)2名,市直学校各学科每校1名。
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各科:市直学校(含樊城区)6名,襄州区、枣阳市各科各3名,其他县(市、区)各科各2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各科:各县(市、区)2名,市直学校(含樊城区)4名。
县(市、区)推荐参加市级比武活动的各科教师,按总数的80%由县(市、区)推荐,20%采取市级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其中,参赛教师总数的40为农村教师。
二、赛程安排
市级大比武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3月23日—31日)
1、小学、初中参赛教师于3月23日下午报到(地点另通知),3月24日竞赛;高中参赛教师于3月30日下午报到(地点另通知),3月31日竞赛.
2、竞赛内容
(1)写说课稿:按评委会选定的教材及提供的材料(参赛教师不携带参考资料),写出一课时的说课稿。小学、初中各学科写说课稿的时间为3月24日上午8:30—10:30 ;高中各学科写说课稿的时间为3月31日上午8:30—10:30。
(2)写评课稿:集体观看一节现场课或录像课,各自写出评课稿。小学、初中各学科写评课稿时间为3月24日下午2:30—4:30 ;高中各学科写评课稿时间为3月31日下午2:30—4:30。
3、第一阶段竞赛结果于4月2日公布。(其中市直学校参加第二阶段竞赛各科教师人数不得超过2名),各科择优确定10名教师参加第二阶段讲课竞赛。
(二)第二阶段(4月9日—13日)
1、小学、初中参加第二阶段讲课竞赛教师于4月9日上午报到(地点另通知)。上午9点由参赛教师或领队抽签确定参赛顺序及第二天参赛内容。4月10日—11日进行讲课竞赛。高中参加第二阶段讲课竞赛教师于4月11日上午报到(地点另通知)。上午9点由参赛教师或领队抽签确定参赛顺序及第二天参赛内容。4月12日—13日进行讲课竞赛。(其中每人讲课40分钟,讲课后说课不超过10分钟)
2、要做好比武课视频资源的录制与报送工作。“课内比教学”工作是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良好机遇,市、县两级教育局都要做好精心安排,要按照省拟定的课堂教学实录技术标准语制作要求,对本级教学比武的所有课堂进行实况录像。
三、评委工作安排
各科评委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师工作科、市教研室、市继续教育中心聘任。所聘人员必须遵守《评委守则》,按照各项“评价标准”独立操作。
(一)第一阶段
小学、初中评委于3月23日上午报到,下午2:30开会。高中评委于3月30日上午报到,下午2:30开会。
(二)第二阶段
小学、初中评委于4月9日上午报到,下午2:30开会。高中评委于4月11日上午报到,下午2:30开会。
四、评选奖励办法
市级大比武活动,依竞赛成绩设“课内比教学教师竞赛奖”和“团体奖”。
(一)课内比教学教师竞赛奖。
1、一等奖:各科参加讲课教师前5名。
2、二等奖:各科参加讲课教师前6—10名。
3、三等奖:除讲课教师外,按竞赛成绩取前10名。
(二)团体奖
依本单位教师获“课内比教学教师竞赛奖”等次计分,一等奖10分,二等奖7分,三等奖5分。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分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积分相等,以获一等奖人次名列前者)。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市级比武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课内比教学教师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和“学科评审委员会”。 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李菲担任组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朱启龙、市教学研究室主任卞先华担任副组长,何涛、吴启全、散国伟、肖新汉、李斌、石雄斌、肖永启、祝才慧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教研室,卞先华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市教育局有关部门要根据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各负其责,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统筹比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市教研室、市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市电教馆负责比赛课堂实况录像工作。
各县(市)区、市直学校要确定负责人或领队,认真周密组织教师参赛,确保参赛教师的安全。
六、其他事项
(一)参赛教师和领队的食宿自行安排,费用自理。
(二)参加第二阶段观摩的教师,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三)确保比武活动公平公正和赛事安全顺利。
 
附件:
一、襄阳市中小学教师 “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写说课稿评价标准
二、襄阳市中小学教师 “课内比教学”活动写评课稿评价标准
三、襄阳市中小学教师 “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讲课)评价标准


附件一: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 “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写说课稿
评 价 标 准

项目
分值
           
得分
目标
分析
10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有针对性、导向性。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来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教材分析
20
准确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重、难点把握准确,能清晰说明确定重、难点的缘由
准确说明授课内容的结构特点和编写意图,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创造性的处理和利用教材,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逻辑性强。
教法、学法分析
15
教法选用恰当、实用,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能说出教法选择的依据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所选教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分析学情,能从学生学情和课程资源出发,选择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所选学法能与教法有机结合,选用直观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到好处;并能帮助学生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分析
45
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新颖,能将教法、学法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组织严密,结构完整,教学环节分配合理,衔接自然,能用教学理论加以阐述;教学思路清晰,线索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科要求,无知识性错误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归纳总结简要、明确,能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反馈练习恰当,作业布置合理
所选教学手段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符合日常教学实际,简单易行,人人能学。教学有特色,富有创意。
基本素养
10
教态自然、大方,举止文明;语言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板书设计精炼,操作准确无误
遵守说课时间(超时每3分钟扣1分)。
写说课稿要求
1、遵循说课内容、程序,表达简洁、准确,行文流畅,书写工整
 
2、体现学科教学规律和特点,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3、说理透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逻辑性
 
评语
 
 
 

 
附件二: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 “课内比教学”活动写评课稿评价标准
 

        
项目
  
         
教材把握
目标、要求
①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②是否明确、具体
重难点确定
①是否恰当
②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①时间分配及控制是否合理
②各环节过渡及转换是否自然、合理
教法选择
①是否与教材内容和教师实际有机结合
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思维训练
③是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
④是否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双边活动
   
①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发挥如何
②练习及活动是否具有层次感
③学生活动的参与面及活动量是否广大
教学原则
   
①是否体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②是否重视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因素培养
板书设计
是否合理体现知识的逻辑性
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是否浓厚,反映是否积极。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信息反馈
教学信息交流是否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完成任务
是否当堂完成各项任务,不留尾巴,不拖堂
教师素养
  
是否亲切、自然、大方,有个性特点
语言素质
是否准确、清晰、流畅,形成教学风格
应变能力
是否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写       稿     
分值
1、实事求是,评价客观、全面、中肯
15
2、突出该节课的主要特色
25
3、指出该节课的不足,改进意见(教学建议)切合实际,实用性强
20
4、观点鲜明,说服力强,有观点有事例,有理论依据
20
5、体现学科教学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理论水平
15
6、表达简洁、准确,行文流畅,书写工整
5
总评
 
 

 
 
 
 
附件三: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讲课)评价标准
 
课题:                             执教人:                           评委:

项 
评 价 内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 学结构 20分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密度合理,有改革创新意识。
 
环节设计合理,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时效性明显。
 
教学活动合理,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留给学生合理的思维和探究空间。
 
教师主 导作用 25分
教学观念:变“教”为“导”,突出主体地位,评价及时恰当,善用鼓励,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后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内容:科学严谨,重点突出,分析简练,条理清楚,问题及情景设计自然,案例选择恰当,符合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主 体地位 25分
学习态度: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与感悟学习。
 
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记忆、理解、应用的方法,知识内化明显,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
 
学习感受:学习中受到鼓励和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素质10分
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准确、简练、生动。
 
板书规范、简洁、有条理。信息技术运用恰当、有创意。
 
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有特色。
 
教学效果10分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形成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体现创造性、艺术性、生动性。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到提高、习惯与方法得到培养。教与学两方面不断有激情产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