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心得

从开学至现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月有余了。这段时间,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汇报如下:

今年是我开始教学生涯的第一年,作为新人,我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我希望我讲的课,知识点一丝不漏,面面俱到,而学生能在课堂上完全掌握,课下举一反三。可是在接触到新课改,学习了一些资料以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听见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才理解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才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真的学会了呢?”我们现在推行的新课改告诉我,过去的“一言堂”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而导学案先行,构建有效课堂,让学生爱上了学习,主动学习。当学习变成自愿的事,还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呢?

新课改似一缕清风吹进了课堂,吹醒了我,也吹起了学生的活力。由于导学案先行,学生预先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上的问题,互相释疑,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放在全班解决,对于大家都困惑的问题,才由教师点拨评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课堂展示环节使得学生勇于发言,给全班同学讲解问题让他们变得特别自信,对学习更有积极性了。

同时,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首先,导学案的制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特别是新授课、概念课,导学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几次听周校长的课,几次备课组研讨,我深感要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教材告诉了我们要掌握的重点是什么,不能盲目设置新题、难题,一切以教材为主,围绕教材开展导学案。新授课的导学案的设置,要用一步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得出定义,再由判断性、分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定义中的重点、性质等。例题的设置,由简单入手,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对解题产生自信,产生兴趣,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我们的角色要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听了周校长、任老师、曾老师等前辈们的示范课之后,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我们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对于每一个小组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不同的适应性的引导。对于我们普通班12班来说,个别小组反应很快,接受能力强,那么在讨论的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只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而更多的小组基础较差,想不到那么多,那我参与讨论的时候就会把问题简化,尽量多给一些提示,帮助他们想明白。这样下来,我对自己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备课,还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这一点上,我还做得不够,要更多的关注相对效率较低的小组,多鼓励,多引导,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兴趣,提起他们学习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由学习上的自卑者变成自信者。

新课改,更关注的是学生,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了教师的教课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对导学案、对课本预习的落实程度特别重要。只有真的预习了,自己学了,钻研了,按时完成导学案,小组讨论才会言之有物,才会有自己的见解,才会有交流、有收获。在12班,我尽量不布置多的学习任务,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预习、学习,保证每个人能完成学案,跟上大家讨论的脚步。讨论小组的分配,我们班6个人一个讨论组,数学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带领大家一题一题的讨论,避免了讨论时的无序性。讨论组里,我要求每个人都要讲讲自己的见解,不能只听不说,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会回归到旧课堂模式的“等待答案”上去。课堂展示部分,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我们班的学生,个别同学积极发言,勇于展示自己的困惑和见解,但是大部分人,有些胆怯,想说又害怕说。这样的情况是需要改善的。我感觉到,在课堂上,应该留1-2分钟给学生,组织答案,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展示自己。对于讲得条理不清的同学,鼓励他复述一遍,引导他整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锻炼的多了,学生们渐渐地会更加自信,会善于发言。

总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很多,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个多月,听前辈们的课,我受益良多。现在我给自己安排了听课计划,尽量保证每天至少听一位老师的课,从学习实践中尽快成长起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