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棠中 感悟教育

从今年四月在河南南阳听取棠湖中学熊校长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经验介绍,至六月看到《中国教育报》对棠湖中学实施“三段教学”与“三格教育”的长篇报道,心中就一直期待着棠中参观学习之行。本月1518号,我们一行10人,终于代表致远中学,首先走进了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棠湖中学始建于1991年,由双流县政府投资一万二千元盖了如今“立德楼”的下两层,教师实行全国招聘,目的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经过20年的努力打拼,棠中实现了20年三大步跨越:1996年创建省级重点高中,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高中,200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名校”,前任校长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棠湖中学因其正对校门的棠湖公园而得名。公园里银杏遍布,桂香浓郁,漫步小桥曲径,10分钟就可穿行到学校大门。公园不设防,游人进出自如。颇感意外的是,15号下午六点光景,我们在提前“窥探”棠中途中,竟然遇到了三三两两身穿校服的棠中学生也在公园休闲,或听耳机,或作私语,或静坐树下,闲散怡然。

走进校门,首先入眼的是三栋错落三层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立德楼”,高一年级使用;“励志楼”,高二年级使用;“致公楼”,高三年级使用。每栋楼的第三层都有一行标语,高一年级的标语是:“进来一个希望,走出一个人才”,高二年级的标语是“投入一份参与,取得一份收获”,高三年级的标语是:“播撒一些宽容,换取一些友爱”。每栋楼的命名及标语与学生实际及阶段发展目标密切呼应,显示出学校的良苦用心。

沿校史陈列室一侧,走过“海棠园”,“梅香园”等校园花木园,出现在眼前的是学校综合大楼,再后为实验楼。之间路的两旁,展板上醒目展示了10位“棠湖之星”以及历届毕业生的班级合影,各地校友对母校的祝福,对学弟学妹的期待。

一路遇到学生,轻声道问“老师,你好”之外,别无惊宠,各司其事。纵然与其攀谈,也是有问必答,一脸笑容,彰显文明大气。

棠中没有太多的不准,可出校,可进公园,可听音乐,可吃零食,但整个学校并不浮躁,课间无疯闹嬉戏,恰恰相反,学生有的是淡定与从容。校园非常洁净,学生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充分信任与尊重,也把自信、礼貌、友善传递给他人。

我们听了六节课。据刘校长介绍,没有选用最好的A层次班级,没有让最优秀老师的展示,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外来的“宾客”提提意见,也促进每位老师的专业成长。即便是这样,也让我们深感震撼。从教师匠心别具的创景设疑,整合学生自主学习后生成的问题,到小组互动,所有学生深度参与,积极发表见解,再到学科长归纳本组讨论结果,清晰流畅表述本组意见,课堂活泼生动,民主和谐,全方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感受到了思考与成功的快乐。

利用一个下午,学校刘校长和何督学向我们一道前往的五所学校简要介绍了棠湖中学实施“三段教学”以及进行“三格教育”的思考、方法和经验。“三段教学”概略起来就是学生课前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生成问题,课中通过小组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其中,教师研修教材,深度开发公用文本,用问题引领导学是核心;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是前提;教师通过批阅导学案,了解学情,在完成对学生问题整合的基础上设计课堂学习过程是关键;精心按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组织表述能力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若干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小组互动是保障;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善于发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问题是基础;小组捆绑评价,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棠湖中学已经形成对教师、学生一套比较完整、优化的评价体系,并形成对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正激励。

棠湖之行匆忙但印象深刻,肤浅但受益良多。引发我们重新对学校、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新的思考与认知。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毋庸置疑,立国和强国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但这或多或少具有区域功利色彩,局限于工具作用,它不是教育的本源,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是对人的矫正与呵护,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激发与培育,是对人的潜能的诱发与热情的调动。因此,教育的本源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在其自身条件下的和谐、全面发展。做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品格和心灵,让学生明是非、有自信、具激情、享快乐。成人先立德。立德当尽早,成学可稍晚。我们不能指望、也不可能在短暂的三年内将学生一辈子的知识教给他们,但我们可以通过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学能力,感知学习中的快乐,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用三年培养学生终生爱学习的习惯。“三段教学”模式,立足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并促使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敢于质疑,彰显个性,享受成功和快乐,实现了课堂的本真回归----课堂即学堂,课堂即欢乐的海洋。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一方清静的池塘,适宜各种生物生长。学校不应把升学率当成至高无上的目标。任务与名利,都与学校的功能相悖。让各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完成必要的知识储备,满怀信心开始人生旅程,这样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就是能让学生终生铭记,永远怀念的学校。学校不需要太多的死寂生硬说教,用厚重的文化氛围实现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用教师博大宽阔的胸怀接纳、呵护、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营造民主和谐,知恩感恩的学校氛围,远胜于事无巨细的约束。

教师是什么?几千年来,我们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规范,从而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耳提面命,习惯于天花乱坠,习惯于一个目标,一把尺子,一个声音。棠湖之行,我们深切感到,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情,“对症下药”。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没有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没有学情的准确把握,所有的预设都是纸上谈兵,都难得实现课堂高效。没有学生的乐学,没有学生的深度参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泡影。拘泥既有的条条框框,用“铁打的教案”教“流水的兵”,用“拔苗”的措施促成“快长”,只能事与愿违。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探究的“组织者”,释疑解惑的“参与者”,反思拓展的“先行者”,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强力支撑之一,而不是全部支撑。

棠湖中学的参观学习,给了我们办学施教的全新视角。棠中的办学特色可以用熊校长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矢志不移追求的是活教育与真教育,活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张扬的教育;真教育是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有所获的教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