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线——打造高效课堂

我体会到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学习的东西学到位而且基本内化。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做法来完成:学生自主预习(初步感知)     独立完成(学案和预设问题)     检查(自查和组查)    生成问题(提交老师整合)     课堂解疑(小组讨论、集中展示、教师点评)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课后巩固(分层训练),大部分基础问题学生课前已经得以解决,课堂只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只要你给一定的时间学生是可以完成基础问题,课堂上就是要解决未能理解和没有消化的东西,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完成一部分,再通过集中展示和教师点拨使学生对要学内容彻底内化并吸收,课堂也成了自我展示的场所,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这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是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而且要坚持做到没有“课前”就没有“课中”,即不预习,不上课。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发挥自主性,在自主学习中挖掘潜能,在挖掘潜能中增强自信,从而使一个学生一个班级进入良性循环。

  通过这几个月的新课改的实践,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如何落实教育的本质,让人人都得到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开赖以发展的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在同样地环境和同一个标高下发展,那势必会培养出没有任何特色和个性的人来,其实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从懵懂到明白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开窍早和晚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多的为学生创造学生可以发展的机会和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育不能以扼杀学生的个性为代价,教育要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积极地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交际,有责任感,然后再引导学生向着自己希望发展的方向或者可以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是快乐的,在快乐的心理感受与和谐的氛围里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

教师要及时转变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学会包容、尊重个性。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必须从我做起,从带班做起,不要怕学生不会,就怕不给学生会的机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