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亟待澄清的几个理念

大家都知道,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而行为又直接指向效果。同样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直接指向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要使语文教学理念正确无误。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错误,导致教学低效的现象并不鲜见,为此,本文想重点谈一谈语文教学中要亟待澄清的几个理念。

一、语文课堂教学变不变一个样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变化是世界的常态。世界因为变化而存在,因为变化而美好。《系辞传》上又讲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语文课堂教学得变,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到教学手段都得变。我个人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遵循语文的文学性原则的前提下,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要丰富多彩。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上一节语文课的时代真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学对象较之以往有了质的不同,他们获取的信息量大,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除了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以外,教学形式也要多样化。一节课从头讲到尾、一本教案一用就是多年的单一的僵化的漠视学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以它不可遏制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因特网、多媒体等刷新了教学领域,老师们开始了用电脑备课、用多媒体上课的新时代。教学手段的革命解放了老师,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老师们面前。那就是如何使用好这些现代技术?不用,是不行的,也是不可能的了;用,怎样用,怎样才能做到不哗众取宠、不弄巧成拙,怎样才能做到与讲授内容有机结合、天衣无缝。这是老师们必须要研究、探讨、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定要变的,而且这变得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不变,但也不能盲目地变。

二、讲的越多越好

 “讲的越多越好”不是体现在说上,而是体现在做上,从根子上来说,是体现在理念上。没有老师会说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好,但有很多老师却是这样做的。一张试卷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一堂课从头讲到尾还嫌不够还要拖了堂讲。的确,老师们这样讲课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挥洒自己的文学才华,将课讲得像花一样的美,可老师们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弄明白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一味地讲个不停,那是越俎代庖,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只能是低效或是无效,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经常听见有人在说某某老师课讲得很好,就是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经常听见有老师抱怨一个问题讲了n遍学生仍然不会做。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会学。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能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课上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如痴如醉地听,课下一遇到问题学生什么都不会了,那老师讲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做到少讲精讲。

    少讲精讲是数学老师必须做到的事,也是语文老师必须做到的也能做到的事。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这个理念。少讲精讲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它是建立在老师深钻教材精心设计了解学生以及有着丰厚学养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它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它比滔滔不绝地讲更能见老师的水准。

三、语文教学越程式化越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也就是说没有了多义性和模糊性,语言就真正是苍白的了。语言艺术最忌讳刻板和程式化。所以语文教学反对程式化。

程式化的语文教学使本该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升学的压力使当下的中学生阅读面逼仄。只读考试划定的书,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语文课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一个重要阵地。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最为程式化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先是提示课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接着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然后是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手法;最后是处理课后练习题。最要不得的是教师将以上内容直接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将其整整齐齐地记在笔记本上。玲响了,下课了,但一节语文课远没有结束,课下,学生得死记笔记本上的内容,做那总也不做完的雷同的题。

另外,程式化现象比较严重的是作文教学。我常常在想,中小学生只要如实地将他们的思想情感写出来就必定是好作文了。因为小孩子的想像力最为丰富,并且他们拥有世界上最闪光的东西——童真、童趣。他们的文章应该是世界上最真最美的文章。可我们悲哀地发现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不会写真的东西了。他们不写文章便罢,一写就假话连篇。是谁让他们成了这个样子的呢?是老师呀!老师在他们提起笔写第一篇文章时就已经将他们的思想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框内了。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应试教育下的框框只能跟应试有关,就是所谓的小考、中考、高考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凡是考场作文的价值观就是我们要遵循的价值观,凡是考场作文的写作形式就是我们要贯彻的作文形式,于是诸如“三三三”式的八股文在学生中流行开来,成燎原之势。更有甚者就干脆让学生一篇一篇地背诵考场优秀作文,让学生去考场撞大运。

语文教学中的程式化形象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语文在夹缝中生存”“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老师们光抱怨是没有用的。当前语文科的艰难处境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进行反思。想像丰富的语文应该是富有想像力的青少年的所爱。当学生不再爱语文时,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程式化的教学,它可是具有巨大的杀伤力的呀。

语文教学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不管怎样有一条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得记取的,那就是要遵循语文的文学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要教好语文,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最好的最快捷的方法是靠语文老师的才学风度吸引学生。语文老师会朗诵、能写作,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气质高雅、风度翩翩等,学生都会亲其师敬其业,那么教学也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理念来自于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自于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自于掌握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来自于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比如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理念,学好语文,没有比培养学生的语感更为重要的了,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光靠老师的讲是不行的,得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积累,去感悟。再次是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此就不赘述了。

四、作文练不练一个样

作文练不练一个样,乍一听感觉这观点很邪乎,仔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其一,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要在三年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其二,对作文的评定挫伤了老师训练作文的积极性。考试作文(一提到教学就要提到考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的分数拉不开距离,是老师们消极对待作文训练的根本原因。你想啊,你好不容易挤出一个整块时间来让学生写作文,然后你废寝忘食地改作文,口干舌躁地讲作文,结果呢,结果收效甚微,这样下来,你肯定后悔没把写作文的时间用来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谁都知道语基得分比作文得分来得容易啊!其三,我们有不少语文老师不爱读书,不愿动笔,思想素质、文学素养、写作水平还停留在刚走出大学校门那个阶段。长期不动笔使他们不敢再动笔。写作对他们来说已很是隔膜了,所以他们对指导学生作文没有信心,于是就怕上作文课,不愿上作文课了。反正考试作文的分数也拉不开距离,他们侥幸地想。

综上所述,作文是一定要练的。读书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写作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读书写作是语文老师立足之根本。多读书勤写作,练好内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当下许多家长已把培养孩子的素质放在了首位,语文老师更应该高瞻远瞩,放眼于学生的未来,不要把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练好学生的作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搭桥。

五、课要不要备

课要不要备?这不是废话吗?当老师的哪有不备课的?问题是课要怎样备呢!把教材粗略地看一看,然后在网上下几个教案,将这几个教案整合成一个教案,打印出来,收在自己的教义夹里。如法炮制,再造出一个课件来,放在自己的u盘里。这就叫备课?这叫投机取巧!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没有创造也就没有艺术。投机取巧是不能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我认识一个老师,他最擅长的事就是从网上下东西。别人在苦苦探究教材时,他不慌不忙地打开电脑,只一会儿,就从网上下了一大堆所谓的优秀教案,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别人的课还没备完,他的教案已经出炉了。他的课备完了。到了要讲公开课时,他着急了。网上的东西不能用了,他的眼前一片黑暗。教学目标确定不了,教学过程设计不了,因为没过脑子,先前见到的那么多所谓的优秀教案都风流云散了,他的脑子空空如也。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网络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关键在于人如何去使用它。课要备,但一定得用人脑去备,不能用电脑代替人脑。

六、布置的作业越多越好

很多时候因为走得太远,我们常常忘了最初走的目的。布置作业的风气由来已久,老师们只管跟风走,很少有人去琢磨布置作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布置作业往往就成了例行公事,最终遭殃的是学生,附带还有老师们自己。

其实,主动学习的学生,课下他都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而且对他来说,他给他自己布置的作业比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有针对性,自然更适合于他自己。因此,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他来说常常是一种负担。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老师通过让他们做作业的方式,迫使他们巩固、拓展已学的知识,预习新的知识,这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质量不高,量大,重复,这又会适得其反,让这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应付作业,直至抄袭作业、不做作业。

作业布置有学问。分层布置比较合理。老师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将作业分成较难、中等和较易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适合自己做的题目。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激励一部分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是老师要精心挑选作业题。那种将练习册的题不假思索地逐一布置给学生的现象得坚决杜绝。

所以说,作业的布置重在质而不在量。一个高中生,他每天要做六科作业。如果每科布置半个小时的作业量,他课下就得用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因此,作业布置太多和随意布置作业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是上策。因此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少而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