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找出发—一位优秀教师的读书观

管建刚:一年大病,二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定心做教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1998年发了第一块“豆腐干”,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5月,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中国教师报:您曾被评为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读书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管建刚:我读书起步很晚。小时候,家在农村,祖宗几代,都是农民,没有书读。
       考师范时,总分640,我考了584分,总共丢了56分,光语文就失了28分。读师范时,语文张老师问我读过什么书。我想了半天,初中读过金庸。看到什么程度呢,做梦都梦见那个一天到晚喊着“靖哥哥”的小黄蓉。后面的话自然没敢说。张老师说:不算不算,其他呢?我又想了半天,前不久读过琼瑶。看到什么程度呢,相思病都羞羞答答地出来了。后面的话自然也没敢说。张老师说:“你要看名著,看巴金。”我真买了《家》,勉强看了10页,再没翻第11页,不想看,因为看不懂。我的读书,是快30岁才开始的。看了10年书,有幸被评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看来,读书这件事,也是“十年磨一剑”。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教师群体的读书应该有范围界定吗?
       管建刚: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种寻找,寻找自己的精神所在,寻找自己的需求所在。从“寻找”出发,没找到自己要读的书,那个时候的阅读,是没有范围界定的;那个时候的阅读,是模糊的,混沌的。“寻找”到自己要读的一类书,那个时候的阅读,就有了范围界定;那个时候的阅读,就有比较清晰的主次之分。对于教师来说,这个“寻找”,首先要寻找到教育的“兴趣点”和“研究点”。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作文教学”,阅读与写作、作文教学相关的书籍,相对读得比较多,读其他书籍,也会想到写作和写作教学上去。我也相信,以后,或许还会回到最初的没有“范围界定”的状态,经历“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第二个境界,最为关键。

       中国教师报:教师读书的特点是什么?
       管建刚:理想状态下的教师读书的特点是“主动性”和“专业性”。教育的原点,是为了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同时,也使每一位教师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阅读好书是塑造美好人性、人格、人生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个手段必须是“主动”的,再美好的东西,一旦“强迫”,也就不美了。同样读儿童文学,语文老师的阅读和普通读者的阅读,是不一样的。教师阅读应该时刻带着“教师专业”的眼光。这种“时刻带着”的眼光,不是一种牵强,而是“主动的习惯”“主动的意识”。

       中国教师报:很多教师少读书或不读书,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进?
       管建刚: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教育没有归属感。无数教师把“教师”当作一个职业,而不是自己的事业。二是没有读书的“需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纯粹的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大都已成奢望。怎样让“读书”成为一种工作的“需要”?对我来讲,是写作。前面有一个写作,迫切地需要我去阅读,阅读别人的思想,阅读别人的实践,阅读别人的表达。写作的发表,既激励我再次写作,也刺激我再次阅读。为写而读,是我的重要的阅读经验,虽然比较功利。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整个图书市场的供书情况,能满足教师的读书需求吗?
       管建刚:首先我认为,这不只是“满足需求”的问题,而是教师有没有阅读的需求。对于一个需要阅读的老师来说,他会想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书。新华书店里的“教育类”书籍,上架得很少,然而网络购书的崛起,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回,我要寻觅一本1994年出版的教育类图书,当当网很快帮我解决了难题。我希望有人能办“教育图书”进校园活动,让老师们看一看广阔的教育类图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此让老师们“免费购教育书”。尽管信奉“书非买不能读也”,然而,读书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

       中国教师报:您希望出版社出版一些什么样的书给教师读?为什么?
       管建刚: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的书不一样。对于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他们希望能读到一线教师写的通俗易懂的书,   《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班主任兵法》等书,一线教师都很欢迎,好读,易读,也感染人。遗憾的是,这类书,中学多,小学很少。一些企业很注重员工培训,会让员工读《责任胜于能力》、《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的工作》、《失败的力量》等书,我以为,刚上岗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也需要此类培训,遗憾的是,这类由教师写给青年教师的书,也比较少。对于有一定研究深度的老师,他们的阅读走向专、精、深,这样的读者群比较小,而且,到达这个层次的老师自然会去努力寻找要读的书。我觉得,出版社的出版重点,应该面向广大的一线青年教师。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教师不读书问题该如何解决?
       管建刚:教师阅读的问题,也是全民阅读的问题。一个全民都在打麻将、看韩剧、上网偷菜的社会,教师阅读成为一个问题,这一点也不惊奇。毕竟,绝大多数的教师,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而不是事业。马克思说,社会产品的丰富,会使人越来越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他小看了人的欲望的“无底洞”。物质越丰富,人的眼睛迷失在了花花绿绿之中;忘了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需要呵护的广阔深邃的内在世界。我以为,当人从外在世界的迷失中清醒过来,开始寻找自己内在的精神家园时,读书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管建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