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 护心灵”心理健康老师有话说

近几天里,由于疫情的反复,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式受其影响,发生了改变。心理老师希望,你们在保护好身体健康与适应近期学习生活转变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内心的调适与赋能,下面分享几点自我调适的方法:

一、接纳真实感受,保持情绪稳定。

我们每天接收各种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同学们近日也正经历着疫情管控。不确定且随时变化的信息流、封闭的环境可能会让人产生焦虑、担忧、恐慌等情绪。面对这些情绪,我们应该清楚,它们是确实存在的,逃避这些情绪感受并不能使它们消失。当下更好的做法是承认自己的处境,接纳自己的种种情绪,并允许它们出现。大家要认识到暂时因负面信息而产生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为。

以下是三种缓解焦虑、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一)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积极主动调整自我的情绪。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情绪调节方面,同学们也会有自己的偏好。不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积极面对生活是调整情绪的关键。不信谣、不传谣,不要仅看信息表面,而要根据信息发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证据和逻辑做出鉴别判断,避免受谣言误导。

(二) 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方式,健身又悦心。

探索适合的居家或在校锻炼方式,如广播体操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例如,推荐给大家一项简单的运动——蝴蝶拍。双臂在胸前交叉,右手放在左上臂,左手放在右上臂,左右交替慢慢轻拍上臂,同时关注当下的各种感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如果觉得有改善,可重复几组以上动作。

(三) 合理宣泄,直接表达。

情绪宣泄是指把合理的情绪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时间、地点和场合采取恰当的形式。紧张、焦虑等情绪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找到你信任的倾听者,可以是好朋友、父母、老师,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你的情绪就已经得到了缓解。

二、保持健康的作息,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

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同学们,你的学习或计划也许被屡次打乱,但是不论事情会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随机应变,目标和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改变。花一些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状态,要朝什么方向前进,然后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这个计划不必多么宏大,或许是只是“这一周我要看一百页书。”但当自己对这个计划许下了承诺,就要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去完成。认真沉浸当下,不想太多,这份沉浸感会帮助你更加踏实地投入生活,这份踏实感会帮助你赶走不良的情绪。

三、捕捉身边的幸福,为自己赋能。

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受力,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大家可以利用五感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感受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可以记录居家或在校每日生活中的三件好事。研究表明,每天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并对其抱有感恩之心,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四、维护人际支持,寻求鼓励和支持。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疫情之下,你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老师、同学、家人多沟通交流,加强情感沟通,获得支持的力量,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情谊,还能减轻恐慌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有情绪波动时可以进行倾诉,也可以为压力较大的亲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情感支持。

同学们,暂时的疫情终会过去,你们不要忘了呵护心灵,大家一起携手做好心理防护。

(审核:王汉)

编辑:王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