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学研究

荆楚文化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研究

时间:2019-04-02   所属栏目:楚文学研究   点击:138次

(一)荆楚文化的概念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的“楚”,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概念,同时也涵盖了“楚国”的国家概念和地域概念,仅仅谈到“楚”就有800多年的历史,而荆楚文化则可延伸至2 000多年前。
       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本是一种柔韧性较好的木本植物。“荆”作为地方名称,最初出现在夏朝,禹伐三苗,控制长江中游后,设立了传说中的古荆州。以荆或楚作为地域方国的政治实体名称,早在商代已经出现。武王克商以后,继续将楚视作自己的南部疆域。周成王时,曾为文王师、“有功于文王”的鬻熊重孙熊绎被册封于楚地, 楚正式成为周代封邑之名。不过那时地盘极小,楚子处境艰难,“辟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封在蛮荒的熊绎不仅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同时要对周天子尽守土之责,并且以桃弓棘箭为王室禳灾。其后,楚君熊渠利用王室衰微之机,远伐扬越,到达鄂地,势力得到扩充后,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脱离周室而自立。
       起初楚国控制的地域非常小,到春秋时期,楚国通过不断的战争,疆域大增,襄阳被置为军事防御的“北津戍”,成为楚国的北大门。到楚庄王问鼎中原时,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300年间,楚国共灭掉45个诸侯国,成为当时灭国最多的大国。鼎盛时期的楚国,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00万,是战国时期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战国诸雄当中,楚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富庶。等到怀王即位,楚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率军伐楚,楚国最终被秦国所灭。
       战国之后人们习惯把楚地称作“故楚”。《汉书·地理志》以战国初期的国土为依据,将楚地限在今两湖及汉中、汝南一带,即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湖北湖南地区。六朝时期开始把汉朝的荆州境域(亦即故楚中心地)称为“荆楚”。晋室南渡之后,荆楚地区成为南北对立的前沿,它既是军事重镇,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荆楚”成为常用名词, 以荆楚指代江汉地区是当时的习语。如“荆楚用武之国。”龚祈是武陵汉寿人,他“风姿端雅,容止可观”,时人叹日:“此荆楚之仙人也!”南朝梁人宗懔以荆楚地区居民的年度活动为记述对象,写成《荆楚岁时记》一书。秦汉以后荆楚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有一定的政区范围,但更侧重地域的文化性,是一种文化区位,涵盖了整个江南地区。
  (二)荆楚文化的起源 
      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就是统一了南方多民族并与中原文化交汇的楚国发祥地,八百载楚史,铸就了荆楚文化的辉煌。但是关于楚的发源地的问题是史学界、学术界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关于楚国建都的地望,在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一书中,有“楚都八迁”之论。“鄂西楚丹阳在秭归,南楚丹阳在枝江,郢都纪南城在江陵,都都(亦称郢)在宜城,郢城新建都在江陵,陈城为都在淮阳,钜阳、寿春为都在安徽。”楚国始都丹阳的地望究竟在哪里历史上主要表现为“两丹”之争,即秭归丹阳与枝江丹阳之争。近十几年来,随着荆楚文化研究的扩展,又新出现“淅川丹阳”(亦叫“丹淅”说)和“南漳丹阳”之说。
       有学者认为,襄阳就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张正明先生认为楚丹阳原在淅川 ,后徙南漳:“商末周初,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到淅水一带,以丹阳为中心,有酋长名鬻熊。  熊绎的国都也叫丹阳,在睢山与荆山之间,今蛮河中游近上游之处,即今南漳县城附近。楚人怀旧念国,国都虽迁,其名不改。”(张正明《楚文化史》)詹盛国、皮忠良在《楚国始都丹阳地望寻绎》一文中,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论文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楚君自熊绎至熊渠,历经五代约200年,其活动中心迁移的顺序是保康的重阳、兴山的高阳、秭归的丹阳。” 宋进潮根据研究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源认为:“楚人‘辟在荆山’,开始建国立业,成为东周时期最大版图的国家,历史上的保康荆山是楚国的发源地。”(宋进潮《“楚源地”保康荆山之探》) 
     无论楚的始都是在南漳还是在保康,其在襄阳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可以说周代至春秋时期襄宜地区是楚国核心区域, 留下了大量的楚文化遗迹遗物。襄阳地区是楚文化核心地区,具有丰富的楚文化资源。襄阳学者刘克勤指出:“襄阳是楚文化的滥觞期”。史载公元前11世纪初,楚先祖率族众南渡汉水来到偏僻的睢山, 即今南漳县城西北处主山寨。《墨子·非攻下》载:“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之后,楚人熊绎建都于荆山之下,在今南漳县城一带,史称“熊绎丹阳”。刘克勤认为:荆山当时被称为南蛮之地,尚无人类开垦。楚先民来到这里,白手起家,垦荒种地,开始创业。这个阶段大约有300年时间。基础打好之后,楚人开始跳出荆山,向周边地区扩充势力。楚首先在江汉平原北端鄢郢设立都城,历时186年。自此不断强盛壮大,逐鹿中原,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荆山,山名,我国有四座荆山,分别在湖北省南漳县西部、陕西省富平县西南、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安徽省怀远县西南。其中以湖北荆山最为出名,它位于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南止荆门一当阳一线, 长约150公里;西至远安沮水地堑,东到荆门一南漳一线,宽约20—30公里,总面积约3 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满山生长荆条,故得名。《水经注校》载:“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东晋置沮阳县治于歇马白果树坪。《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荆山”条载:“今湖北沮漳水发源处。”沮漳水系主源沮水,沮水发源于荆山。《左传》载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由上述固定的自然特征和具体界定而言,熊绎“辟在荆山”,就是南漳和保康县境内的荆山。 

上一篇:九歌的文学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